事实上,比亚迪早在上世纪末期就进入了IT代工领域,特别是2003年开始大肆从富士康挖角并争夺客户,数次传出双方非法获取对方商业机密的丑闻,并展开了长期的商业、诉讼大战。之后随着苹果的爆发,富士康势头凶猛,而比亚迪这边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却是一蹶不振,导致比亚迪的手机代工业务萎靡,精力随之转向汽车、新能源等领域。
现在,比亚迪又重新回来,已经陆续拿到了大量品牌厂商的订单,包括黑莓、戴尔、惠普、HTC、华为、诺基亚、三星电子等等。然而再次的回归势必会跟“第一代工巨头”富士康擦出火花,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再次的相遇谁的胜算会跟大一点呢?比亚迪会不会又和上次一样落败而逃?
在富士康一家独大的年代,选择了对比亚迪进行彻底的压制的政策,作为电池、外壳等元件供应商的比亚迪在品牌厂商的话语权远低于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只能低调行事。即便如此,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仍对比亚迪充满戒心,在股神巴菲特入股比亚迪后,郭台铭曾在台湾召开新闻发布会指责股神“投资偷窃商业机密的公司”。两家公司展开了长期的商业及诉讼大战。
但随着苹果在手机领域引发的革命,传统手机厂商诺基亚、摩托罗拉一落千丈,比亚迪在代工领域逐渐式微,两家公司首次交锋以富士康大获全胜告终。
然而苹果近年来的式微对比亚迪是利好消息,虽然富士康国际(已改名为富智康)也握有非苹果订单,但包括HTC、三星、诺基亚和华为在内多家手机企业更愿意选择比亚迪代工,毕竟富士康的资源永远会优先向苹果倾斜。
对富士康来说,现在正是最艰难的时期,受制于数起群体性事件和人力成本上涨,富士康在国内数度面临招不到工的窘境。为了留住并吸引更多年轻人,2010年以来富士康在全国范围内已连续3次调高员工基本工资水平,但即便如此,富士康仍难以获得80、90后年轻工人的支持。
对富士康来说,与苹果的合作不稳定则是更大的危机。今年一季度,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对外发布的2013财年一季报显示,其当季营收遭遇大幅下滑。
而比亚迪也并不轻松,由于太阳能光伏业务的巨大亏损,严重拖累了整个集团发展,即使IT代工业务未来前景看好,实际上开工也并不充足。
显然,两家公司未来在代工业务之间将有一场苦战,然而最终谁会取得胜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不是很确定。